2018-06-06 15:03:08來源:中國青年網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夢茵湖”“大力水手除了有菠菜,還要會撇纜,有沒有游客愿意嘗試呢?”……6月5日上午,30余名“導游”正在帶領“游客”觀賞武漢海事職業學院校園。
原來,武漢海事職業學院正在舉行旅游管理課程的期末測試,30余名旅游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利用課堂導游辭創作要點,進行實際現場模擬。
圖為大學生在模擬導游介紹景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琳黎 攝
這也是該校第一次嘗試將旅游管理課程的考試從筆試到實訓,以校園為參觀點,學生輪流當導游,教師當游客,模擬各種旅游過程中導游會面對的實戰情景。
在校區主路線上,記者看到有的學生帶領游客參與撇纜項目,有的學生忙著記錄,有的學生正在處理游客之間的口角,師生之間互相配合。
“撰寫導游辭是一回事,真正講解導游辭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該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劉琪琪一邊拿著導游辭,一邊指引講解要點說,“在口語化和書面化之間做好平衡還是有點難度,而且我們5個人都是同一個景點,想做到脫穎而出對我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圖為大學生在模擬導游介紹景點。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琳黎 攝
“學校里最有亮點的建筑就是燈塔了,我在導游辭中還在這一段標了五角星,可惜真正解說的時候沒有很好地發揮,講著講著就忘了詞。”學生何軒說,雖然不是完美發揮,但這種考試方式還是令人印象深刻。
學生陳可怡告訴記者,她們這組有10名學生,“整個流程全組要配合好,導游辭的準備就要花上差不多3天的時間,我們還要自己準備一些突發狀況的應急措施。”
記者發現,每組學生中有1至2位老師,從線路安排、景點概述、描繪景區、實地參觀4個方面為學生們現場打分。“以往,學生的理論成績占期末考試分值的70%,但這次我們將現場表現分值占60%,理論成績只占40%。”旅游管理系董甜主任說。
圖為大學生考試后發朋友圈截圖。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孫琳黎供圖
“在書本里學習導游知識,總感覺是‘霧里看花’,知識點只是好像是掌握了。”該專業學生程一夫認為,在課堂里上課,學的多是課本知識,聽到這次考試模式的轉變,從卷子到現場考核,大家既期待又緊張,他笑稱:“這樣的考試,哪怕有小抄都沒用。”
“如何將課堂知識點與實踐知識完美結合,除了學生的自我領悟能力外,還要靠實踐。”該校旅游管理系董甜主任表示,學生的認知實踐活動明年將會陸續開展,“實戰給學生營造一種緊迫感,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