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4 16:44:04來源:魔方格
摘要:國際貿易理論是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以及貿易利益的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
【資料圖】
國際貿易理論是揭示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結構以及貿易利益的理論。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古典、新古典、新貿易理論以及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四大階段。
新興古典國際貿易理論則以專業化分工來解釋貿易,力圖將傳統貿易理論和新貿易理論統一在新興古典貿易理論的框架之內。
國際貿易的三個基本理論問題
1、亞當·斯密的絕對利益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理論。
2、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說"和里昂惕夫反論。
3、保護貿易理論。
古典和新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以完全競爭市場等假設為前提,強調貿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釋了產業間貿易。
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1、絕對優勢理論:亞當?斯密
【注意1】各國在生產技術上的絕對差異導致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絕對差異,這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的基礎;
【注意2】各國應該集中生產并出口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而進口不具有絕對優勢的產品。
2、比較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
【注意1】決定國際貿易的因素是兩個國家的相對生產成本
【注意2】只要兩國之間存在相對生產成本差異,貿易就存在。
3、赫克歇爾-俄林理論(要素稟賦理論)
【注意1】各國應集中生產并出口充分利用本國充裕要素的產品,進口需要密集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的產品;
【注意2】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資源配置或要素儲備比例上的差異。
4、規模經濟貿易理論:克魯格曼
【注意1】解釋相似資源儲備國家之間和同類工業品之間的雙向貿易現象;
【注意2】大規模生產可以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實現國際分工的規模效益,這是現代國際貿易的基礎。